怎么判断权益法还是成本法
在判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时,主要考虑以下因素:
1. 持股比例 :
如果投资企业持有被投资企业50%以上的股份,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。
如果投资企业持有被投资企业20%至50%的股份,通常采用权益法核算。
2. 控制或影响程度 :
如果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,应采用成本法核算。
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,应采用权益法核算。
3. 其他考虑 :
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、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,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。
如果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,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,也可能采用成本法核算。
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、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,应中止采用权益法,改按成本法核算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规则可能因具体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而有所不同,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参考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持股比例50%以上如何核算?
控制或影响程度如何判断?
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条件是什么?